杜永道:书稿中容易混淆的几组词语
杜永道:编辑工作中常见的字词问题(点击题目可查看)
01
“藉此”中的“藉”应写成“借”
某书稿中说:“我们也想藉此抛砖引玉,得到省内外更多的企业同行和企业家的认同……”其中的“藉此”应写成“借此”。
“借此”中的“借”是“凭借”“依靠”的意思。
这个“借”的繁体字是“藉(jiè)”。在汉字简化的时候,规定表示“凭借”“依靠”的“藉”简化为“借”。
现在的词典中表示“凭借”“依靠”义的“借”组成的词语有“借故”“借助”等,其中都用“借”,而不用繁体的“藉”。
同样,“借此”的写法是规范的,而“藉此”中则出现了繁体字“藉”,这是一种不规范的写法,严格说,是个“硬伤”。
“借东西”的“借”古来就有,是传承字。写繁体字时,表示“借东西”的意思,不能用“藉”。
02
“定制”还是“订制”
某书稿中说:“在医生指导下,赵永红还为央金量身订制了一个中医外治调理方案。”这个句子中的“订制”宜写成“定制”。
按照一定的要求,专为某人或某事制作物品等,常用“定做”。例如:
(1)老王定做了一双皮鞋。
(2)这个篮球运动员个子太高了,他的床是定做的,比一般的床要长些。
(3)他用的家伙都是特别定做的,比别人的都大一半。(赵树理 《三里湾·三个场上》)
(4)这套服装是为这位歌唱家量身定做的。
(5)他为妻子定做了一个生日蛋糕。
“定制”跟“定做”的意思相同,(1)至(5)中的“定做”都可以用“定制”来替换。“定制”跟“定做”也有一点不同,“定制”书面上用得多些。
另外,“订报” “订单”“订购” “订货”“订票”“订房间”等词语中的“订”,都有约定购买或租用(有的要预先付款)的意思,这类词语中要用“订”而不宜用“定”。
“订婚”的“订”是“订立”的意思,指男女订立婚约,其中的“订”不宜写成“定”。
03
“每颗菜”还是“每棵菜”
某书稿中说:“自己节约每一粒米每颗菜都是为他们撑起一片天……”其中的“颗”宜改为“棵”。
量词“棵”跟“颗”的使用范围不同。“棵”用于植物个体。例如:
(1)后花园的墙外有两棵树,一棵是枣树,另一棵是柿子树。
(2)如果我坚持不了,就不如昆仑山上一棵草。
(3)院子里种了几棵牡丹,快开花了。
(4)大雨之后,他惊喜地发现,试验田里还有几棵秧苗活着。
(5)他今天到早市上买了两棵白菜。
“颗”用于颗粒状的东西。例如:
(6)枪膛里还剩下三颗子弹,他仔细瞄准了走在前面的鬼子。
(7)这孩子昨天掉了一颗牙。
(8)考古人员在角落里发现了一颗金印。
(9)天上有几颗星星,在眨着眼睛。
(10)盘子里放着一颗珍珠,亮晶晶的。
有时候,在名词的前面可以用“棵”也可以用“颗”,但意思不同。例如:
(11)院子里的两棵葡萄都活了,长势很好,他常去浇水。
(12)碟子里还有两颗葡萄,孩子吃了一颗。
例(11)中的“葡萄”指植物,所以用“棵”,例(12)中的“葡萄”指植物较小的球状果实,因而用“颗”。
因此宜说“每棵菜”,不宜说“每颗菜”。
04
宜写“叫作”,不宜写“叫做”
某媒体中说“是个叫做汉村的小村”,又说“算做村里房屋的第一代”。其中的“叫做”宜写成“叫作”,“算做”宜写成“算作”。
原先,在《现代汉语词典》第五版中,“当做”“叫做”“看做”是规范的写法。没有“当作”“叫作”“看作”的词条。而2012年出版的《现代汉语词典》第六版以及第七版中,对此进行了调整。
“当作”“叫作”“看作”成为推荐词性。现在的书报刊都采用这这些新的写法。
因此,我们宜写“当作”“叫作”“看作”,不宜写“当做”“叫做”“看做”。
05
“窜改”和“篡改”的不同
“窜改”跟“篡改”都是动词,都有“改动”的意思,都表示对某些既成的事物作错误的改动,也都含有贬义。但两者的使用范围有所不同。
“窜改”指改动、删改。“窜改”的对象一般是文字、词语、成语、文件、古籍、账目等,多是具体的书面材料里的字句。例如:
(1)《左传》和《周礼》的原文据说被刘歆窜改过。
(2)成语是约定俗成的,不能随意窜改。
(3)剧本第二段的数字被窜改了。
(4)这份文件的关键字句被人窜改了。
(5)当年的会议记录,后来被人暗中窜改了。
“篡改”多指精神实质方面的改动。“篡改”的对象一般是历史、理论、经典著作精神、学说、政策、指示等。也就是说,“窜改”指用假的、错的代替正确的东西,用作伪的手段对某些理论或精神实质进行改动或曲解。例如:
(6)南京大屠杀是铁的史实,历史是任何人也篡改不了的。
(7)对这个问题的基本理论,是不能篡改的。
(8)这项政策要原原本本贯彻,不得随意篡改。
(9)他的说法篡改了这篇讲话的精神。
(10)他们故意篡改了这一学说的几个关键点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在语言文字的实际使用中,往往有人把该用“窜改”的地方误写成“篡改”。例如把“窜改成语”“窜改古书”“窜改文件”“窜改文字”中的“窜”误写成“篡”,这是应当注意的。
06
“期间”跟“其间”不宜混用
“期间”常指“某段时间内”。例如:
抗日战争期间、会议期间、“文革”期间、学习期间、训练期间
“其间”是“其中” “那中间”的意思。“其”是代词。“其间”可用于指时间、空间或其他方面。例如:
(1)他上了四年大学,其间多次获奖。
(2)这段山路很长,其间有几个山洞,可以避雨。
(3)他说的这段话详细描述了故乡的山水,其间所蕴含的哲理更值得玩味。
(4)那儿是一片草丛,两个兔子洞隐藏其间。
就表时段而言,“其间”表示的时段可长可短,“期间”表示的时段不能太短暂。
从用法上说,“其间”前面不能加修饰语,“期间”前面必须加表示时段的修饰语。
例如可以说“这期间”,不能说“这其间”;可以说“在部队工作期间”,不能说“在部队工作其间”。
再如,可以说“他插队三年,其间到水库工地劳动了半年”,不能说“他插队三年,期间到水库工地劳动了半年”。但是可以说“他插队期间到水库工地劳动了半年”。
“期间”不宜出现在句子或分句开头。
07
“发奋”跟“发愤”的不同
“发奋”跟“发愤”都表示为达到一定目的而鼓起精神,积极努力,但二者的意思有差别。
“发奋”着眼于精神状态。“奋”有“振作、鼓劲”的意思,“发奋”指振作起来,鼓足干劲去做某件事情。例如:
(1)年轻人要发奋向上,努力学习,认真工作。
(2)青年时代要发奋读书,打好专业知识的基础。
“发愤”着眼于人的内心。“愤”有“憋闷”“郁闷”的意思,常用来表示因不满而情绪激动。“发愤”指抒发胸中愤懑,痛下决心去实现某种追求,有冲破某种压力或者摆脱某种困境的意味。例如:
(3)经过几代人发愤图强、刻苦攻关,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。
(4)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,他发愤忘食,勤奋攻读,终于掌握了相关领域的知识。
08
“分叉”“分汊”“分杈”“分岔”的不同
“分岔”指道路出现分支。例如:
(1)山路在这里转了个弯,接着出现了分岔。
(2)在道路分岔的地方,竖着个木牌,上面画了个路标。
(3)前面的路分岔了,他不知道该往左拐还是往右拐。
“分杈”指树枝出现分枝。例如:
(4)在树枝分杈的地方,挂着个书包。
(5)梨树分杈太多了,要剪去一些,否则营养分散,结的果子会很小。
(6)粗树枝分杈后,变成两股比较细的树枝。
“分汊”指河流出现分支。例如:
(7)这条河在树林边分汊,变成两条小河,一条向东流,一条向北流。
(8)河水在五里堡分汊,其中一条流向郭家庄。
(9)这个地区河水分汊很多,外地船来了很容易走错方向。
“分叉”则用来指道路、树枝、河流之外的事物出现分支。例如:
(10)头发干燥容易分叉,你要注意经常保养。
(11)公鹿头上的角粗大且分叉多。
(12)这把叉子分叉太少了,你去找一把分叉多的。
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,这四个词语有严格分工,要根据所指事物不同来选用,不宜混淆使用。
09
“宏大”跟“洪大”的不同
“宏大”跟“洪大”的用法有所不同。
“宏大”用于指规模、计划、数量、气势等巨大。例如:
(1)北京故宫的建筑群规模宏大,举世无双。
(2)这是他们宏大计划中的一小部分内容。
(3)经过多年努力,他们组建了一支宏大的科研团队。
(4)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气势宏大的场面。
(5)他虽然退休了,但有个宏大的志愿,就是改造家乡的荒山。
“洪大”则多用于“声音”和“水势”。例如:
(6)古钟的声音非常洪大,几里路以外都能听到。
(7)山谷里响起洪大的回声。
(8)洪大的声音来自不远处的采石场。
(9)长江口水势洪大,浩浩荡荡。
(10)泄洪闸激流宏大,奔涌而出。
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,说到“声音”“水势”时,要用“洪大”;说到规模、计划、数量、气势等时,则宜用“宏大”。例如,(1)中的“宏大”不宜写成“洪大”,而(6)中的“洪大”则不宜用“宏大”替换。在使用的时候,不妨记住,说“声音”“水势”时用“洪大”,其他事物则可用“宏大”。
10
“定式”跟“定势”的不同
“定式”指“长期形成的固定方式或模式”。例如:
(1)唐以诗取士,遂为定式,后世因之。”(明代谢榛《四溟诗话》)
(2)一人口说,一人笔录,也成为译经的定式。(范文澜、蔡美彪等《中国通史》第三编)
(3)小张每次遇到这类事情,都这样处理,成了一种思维定式。
(4)文艺创作没有定式,跟解数学习题不一样
(5)我们必须打破那种先建设、后治理污染的发展定式,要采用新的注重环保的方式来进行今后的建设。
“定势”则指“某种确定的发展态势”。例如:
(6)逆顺有大体,强弱有定势。(《三国志·魏志·刘表传》)
(7)在战场上,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守转为战略进攻已成定势。
(8)综合各种情况分析,今年我省小麦丰收看来已经成为一种定势。
因此,当我们说某种固定的形式、模式时,宜用“定式”;当我们指某种已然确定的形势、态势时,宜用“定势”。
11
“交汇”跟“交会”的不同用法
某书稿中说:“充满鲜艳色彩与阴影交汇的镶嵌玻璃……”其中“交汇”的使用不妥。
“交汇”跟“交会”用法不同。“交汇”表示水流或气流聚集到一起。例如:
(1)泾河和渭河在这里交汇,形成了“泾渭分明”的景观。
(2)在长江口,河水和海水交汇,因此水产资源丰富。
(3)寒流和暖湿气流常在这里交汇,因此这里常年多雨。
而指其他事物的会合、相交,则宜用“交会”。例如:
(4)陇海铁路和京广铁路在郑州交会。
(5)两条高速公路在城市的东三环交会,那里有好几个车站。
(6)两支队伍在山口交会,随后各自奔向自己的目的地。
与此相关,“汇合”跟“会合”也有相同的区别。例如:
(7)两条河在这里汇合后,形成一条大河。
(8)这两支游击队会合后,一起向县城方向进发。
“充满鲜艳色彩与阴影交汇的镶嵌玻璃”不是指水流、气流,也不是指抽象事物,宜说成“充满鲜艳色彩与阴影交会的镶嵌玻璃”。
12
“中止”与“终止”的不同
“中止”指事情进行中停止。例如:
(1)这一事件发生后,市电视台当即中止节目,直播事件的现场采访。
(2)会议决定中止正在进行的讨论,首先听取灾情报告。
(3)由于双方出现了新的分歧,导致谈判中止。
(4)因发生这一事件,两国军方的沟通热线暂时中止。
“终止”则表示停止。例如:
(5)经过反复研究,他们及时通知对方终止交易,开始另外寻找合作伙伴。
(6)基于新发现的问题,这名干部不仅被终止提拔程序,而且被通知于本周三上午进行诫勉谈话。
(7)经上级研究决定,终止他的省人大代表资格,并将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。
(8)警方最终确定行凶者另有其人,决定终止对李某的侦查。
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,“中止”多用于指事情进行中因故停止。事情停止之后,可以不再进行,也可以恢复进行。而“终止”的事情,则不再继续进行了。这一点是“中止”跟“终止”最重要的区别。
13
“靓丽的风景线”宜写成“亮丽的风景线”
“靓丽”用于人,不用于物,主要用于女性。“亮丽”用于物。因此“靓丽的风景线”宜写成“亮丽的风景线”,“靓丽的名片”宜写成“亮丽的名片”。
14
荷兰著名画家“凡·高”不宜写成“梵高”
音译人名应根据《辞海》等工具书,采用规范写法。
15
“坚忍”与“坚韧”的不同
“坚忍”用于人,指坚持不动摇;“坚韧”用于物,指坚固有韧性。“坚韧”不宜用于人。
例如:
(1)红军战士凭着坚忍的革命意志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。
(2)这种木头质地坚韧,可用来做高档家具。
16
正确使用“以至”跟“以致”
例如:
“但就是在这件事情上,男人同样不能接纳她们,不愿自己的领地被冒犯。以致奥斯汀之后,勃朗特姐妹将诗集寄给桂冠诗人缪塞,仍遭到后者“文学不是女人的事”的申斥。”